單價: | 100.00元/件 |
發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發貨 |
所在地: | 安徽 宿州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布時間: | 2025-09-05 10:16 |
最后更新: | 2025-09-05 10:16 |
瀏覽次數: | 10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系我
|
開油水(又稱稀釋劑、天那水的一種,主要用于稀釋油墨、油漆以調節其黏度,便于施工)的成分并非固定統一,而是根據所匹配的油墨 / 油漆類型(如溶劑型、醇溶性、苯溶性等)、施工工藝(噴涂、絲印、滾涂)及環保要求進行配方調整。其核心成分以有機溶劑為主,輔以少量功能性添加劑,以下從成分分類、典型配比、特性及安全風險展開詳細分析:
一、核心成分分類:以有機溶劑為主體 開油水的主要功能是溶解油墨中的樹脂(如丙烯酸樹脂、聚氨酯樹脂、酚醛樹脂等),降低體系黏度,成分以 “能溶解對應樹脂的有機溶劑” 為核心,可分為以下幾類: 成分類別 常見具體物質 核心作用 適用場景 脂肪烴類 200# 溶劑油、石油醚、正庚烷 溶解非極性樹脂(如某些橡膠型樹脂),調節干燥速度(慢干),降低成本 匹配低極性油墨(如部分絲印塑膠油墨) 芳香烴類 甲苯、二甲苯(鄰 / 間 / 對) 強溶解力,溶解極性中等的樹脂(如丙烯酸、醇酸樹脂),干燥速度中等 傳統溶劑型油墨(但因環保限制,現逐漸被替代) 醇類 乙醇、異丙醇、正丁醇 溶解醇溶性樹脂(如聚乙烯醇縮丁醛),改善流平性,干燥速度較快 醇溶性油墨(如食品包裝油墨、水性油墨輔助稀釋) 酯類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戊酯 溶解力強(尤其對聚氨酯、丙烯酸樹脂),揮發速度中等,流平性好 高光澤油墨(如 UV 油墨預稀釋、絲印玻璃油墨) 酮類 丙酮、()、環己酮 極強溶解力,快速溶解高極性樹脂(如環氧樹脂、聚酰胺樹脂),干燥速度快 需要快速干燥的場景(如工業噴涂油墨) 醚類 / 醚酯類 乙二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 慢干型溶劑,改善油墨流平性,減少針孔 / 橘皮,溶解力適中 高溫施工或厚膜油墨(如汽車修補漆稀釋)
二、典型配方示例(按油墨類型劃分) 不同油墨對應的開油水,成分比例差異顯著,以下為 3 類常見配方(僅供參考,實際需根據廠商樹脂調整): 1. 絲印塑膠油墨開油水(匹配 PVC/ABS 樹脂) 乙酸乙酯:40%(快速溶解樹脂,調節快干) 甲苯:25%(增強溶解力,降低成本) 200# 溶劑油:20%(慢干,避免堵網) 異丙醇:10%(改善流平,減少縮孔) 分散劑:5%(防止顏料沉降) 2. 醇溶性食品包裝油墨開油水(環保型) 乙醇:60%(主溶劑,環保無殘留) 正丁醇:25%(慢干,提升附著力) 丙二醇甲醚:10%(改善低溫溶解性) 消泡劑:5%(消除施工氣泡) 3. 工業噴涂金屬油墨開油水(匹配環氧樹脂) ():35%(快速干燥,強溶解力) 乙酸丁酯:30%(中等揮發,提升光澤) 環己酮:20%(慢干,避免漆膜開裂) 乙二醇:10%(流平劑功能) 防沉劑:5%(適配金屬顏料)
三、關鍵特性與成分的關聯 開油水的性能(干燥速度、溶解力、環保性)完全由成分決定,核心關聯如下: 干燥速度:由溶劑揮發速率決定 快干成分:丙酮(揮發速率 100)、乙酸乙酯(61)→ 適合高溫 / 快速流水線; 慢干成分:環己酮(3)、200# 溶劑油(2)→ 適合大面積噴涂 / 高濕度環境,避免漆膜 “表干里不干”。 溶解力:由溶劑極性與樹脂匹配度決定 高極性樹脂(如環氧樹脂)需高極性溶劑(、環己酮); 低極性樹脂(如 PVC 樹脂)需低極性溶劑(甲苯、溶劑油); 若溶解力不足,會導致油墨 “析出顆粒”,影響施工效果。 環保性:由是否含 “受限溶劑” 決定 傳統開油水含甲苯、二甲苯(屬于 VOCs,有刺激性氣味,長期接觸危害健康); 環保開油水(如歐盟 REACH 標準)用乙醇、乙酸乙酯、PMA 替代甲苯,VOCs 含量<100g/L,適合食品包裝、兒童玩具等場景。
四、安全風險與成分警示 開油水的成分多為易燃、易揮發、有毒性的有機溶劑,需重點關注以下風險: 易燃性:幾乎所有有機溶劑(如丙酮、乙酸乙酯、甲苯)閃點低(-20℃~30℃),遇明火、靜電易爆炸,需遠離火源,施工環境需通風、防靜電。 毒性危害: 芳香烴類(甲苯、二甲苯):長期吸入會損傷神經系統、肝臟,屬于 “疑似致癌物”; 酮類(丙酮、):短期吸入刺激呼吸道,高濃度可能導致頭暈、惡心; 醇類(乙醇、異丙醇):相對低毒,但大量吸入仍會引發不適。 操作要求:必須佩戴防毒口罩、丁腈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溶劑會溶解油脂導致皮膚干燥),嚴禁在密閉空間使用。
五、成分檢測與鑒別方法 若需確定未知開油水的成分,可通過以下專業手段: 氣相色譜 - 質譜聯用(GC-MS):精準檢測有機溶劑種類及含量(分辨率達 0.01%); 閃點測試:通過閃點儀判斷是否含高易燃溶劑(如閃點<0℃,可能含丙酮); 溶解性試驗:將開油水與已知樹脂(如丙烯酸樹脂)混合,觀察是否完全溶解,輔助判斷溶劑類型。 綜上,開油水的成分設計本質是 “溶劑與樹脂的匹配工程”,需根據具體應用場景平衡溶解力、干燥速度與環保安全,務必重視其易燃易爆及毒性風險,規范操作。
光油作為一種常用的表面涂飾材料,核心功能是為基材(如紙張、金屬、塑料、木材等)提供光澤、保護及耐磨等特性,其成分體系可根據 成膜物質類型 分為溶劑型、水性、UV 固化型等,不同類型的成分組成差異顯著。以下從 核心成分體系、不同類型光油的成分對比、輔助成分的作用 三方面展開詳細分析,幫助全面理解光油的成分邏輯。
一、光油的核心成分體系(通用框架) 無論哪種類型的光油,其基本成分均圍繞 “成膜” 和 “功能優化” 設計,主要包括 成膜物質(樹脂)、溶劑 / 稀釋劑、助劑 三大類,部分類型(如溶劑型、水性)還可能含 交聯劑,具體作用如下: 成分類別 核心作用 關鍵要求 成膜物質(樹脂) 光油的 “骨架”,干燥 / 固化后形成連續保護膜 附著力強、光澤度高、耐候 / 耐化學性優異 溶劑 / 稀釋劑 調節黏度(便于施工),控制干燥 / 固化速度 與樹脂相容性好、揮發性穩定(或無揮發性) 助劑 優化施工性、膜層性能(如消泡、流平、耐磨) 添加量少(通常 0.1%-5%),不影響主體性能 交聯劑(可選) 促進樹脂交聯,提升膜層硬度、耐溶劑性 僅用于 “熱固性樹脂” 體系,需匹配交聯反應條件
二、不同類型光油的具體成分對比 光油的成分差異主要由 成膜方式 決定,目前主流類型為溶劑型、水性、UV 固化型,三者成分及特性區別明顯,具體如下:
1. 溶劑型光油(傳統類型,逐步被替代) 以 “有機溶劑” 為稀釋載體,依靠溶劑揮發實現成膜,常見于早期紙張、金屬涂飾,因環保性差(VOCs 排放高),目前應用逐漸減少。 成膜樹脂: 丙烯酸樹脂(最常用):光澤高、附著力強,適合紙張、塑料基材; 聚氨酯樹脂:耐磨、耐折性好,用于需要頻繁接觸的基材(如包裝盒); (NC):干燥速度快,但耐候性差,僅用于短期裝飾。 溶劑: 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溶解樹脂能力強); 助溶劑:乙醇、異丙醇(調節揮發速度,避免膜層開裂); 稀釋劑:甲苯、二甲苯(降低成本,但 VOCs 含量高,環保性差)。 典型助劑: 流平劑:有機硅類(如聚二甲基硅氧烷),避免膜層出現 “桔皮” 或針孔; 消泡劑:礦物油類,消除施工中產生的氣泡; 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提升膜層柔韌性,防止脆裂。
2. 水性光油(環保主流類型) 以 “水” 為主要稀釋劑,VOCs 排放低(通常<50g/L),符合環保要求,廣泛用于食品包裝、兒童玩具、紙質印刷品等領域。 成膜樹脂(核心為 “水性樹脂”,需具備親水性): 水性丙烯酸樹脂(乳液型):最常用,通過 “乳化劑” 將樹脂分散在水中,成膜后光澤中等,附著力強; 水性聚氨酯樹脂(分散體型):耐磨、耐水性優于丙烯酸樹脂,適合需要防水的場景(如紙杯、塑料外殼); 水性環氧樹脂:耐化學性優異,用于金屬基材(如五金件表面保護)。 溶劑 / 稀釋劑: 主要稀釋劑:去離子水(環保、成本低); 助溶劑:丙二醇甲醚、乙二醇丁醚(少量添加,調節干燥速度,改善低溫成膜性)。 關鍵助劑(需匹配水性體系,避免破乳): 乳化劑:陰離子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或非離子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維持樹脂在水中的穩定分散; 消泡劑:有機硅乳液型(避免與水不相容導致的消泡失效); 成膜助劑:Texanol(醇酯十二),降低樹脂成膜溫度,確保在常溫下形成連續膜層; pH 調節劑:氨水、三乙醇胺,將體系 pH 控制在 7-9,避免樹脂破乳沉淀。
3. UV 固化光油(高效節能類型) 無需溶劑揮發,依靠 紫外線(UV)照射 引發樹脂交聯固化,成膜速度極快(幾秒至幾十秒),適合批量生產(如家具、地板、電子產品外殼)。 成膜樹脂(活性樹脂,含 “不飽和雙鍵”): 環氧丙烯酸酯:硬度高、耐化學性好,用于需要耐磨的基材(如地板、亞克力板); 聚氨酯丙烯酸酯:柔韌性優、附著力強,適合塑料、金屬等曲面基材; 聚酯丙烯酸酯:光澤高、成本低,用于普通裝飾性涂飾。 活性稀釋劑(替代溶劑,參與固化反應,無 VOCs 排放): 單官能團:如異辛基丙烯酸酯(IOA),降低黏度,提升施工性; 雙官能團:如 1,6 -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提升膜層交聯密度; 三官能團:如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增強硬度和耐磨性(但過量易導致膜層脆裂)。 核心助劑: 光引發劑(關鍵成分):如 1173(2 - 羥基 - 2 - 甲基 - 1 - - 1 - 丙酮)、907(2 - 甲基 - 2-(4 - 嗎啉基)-1-[4-(甲硫基)]-1 - 丙酮),吸收 UV 光后分解產生自由基,引發樹脂固化; 阻聚劑:對羥基苯甲醚(MEHQ),防止光油在儲存過程中因微量光線提前固化; 色漿(可選):若需彩色光油,添加無機顏料(如鈦白、炭黑)或有機顏料,需確保顏料不影響光引發劑效率。
三、輔助成分的關鍵作用(決定光油的 “細節性能”) 光油的輔助成分(助劑)雖添加量少(通常<5%),但直接影響施工體驗和最終膜層質量,常見助劑的功能如下: 助劑類型 作用場景 常見品種 流平劑 解決膜層 “桔皮、針孔、縮孔”,提升平整度 有機硅類(高光澤場景)、丙烯酸酯類(低光澤啞光場景) 消泡劑 消除施工中(如噴涂、輥涂)帶入的空氣氣泡 礦物油類(溶劑型)、有機硅乳液類(水性)、聚醚類(UV 型) 耐磨劑 提升膜層抗劃傷能力(如家具、手機外殼) 納米二氧化硅(SiO?)、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 抗粘連劑 避免光油膜層干燥后相互粘連(如卷狀印刷品) 滑石粉、氣相二氧化硅(增加膜層表面粗糙度) 耐候劑 防止膜層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發黃、開裂 紫外線吸收劑(UV-327)、受阻胺光穩定劑(HALS)
四、成分設計的核心原則 光油的成分選擇需圍繞 “基材匹配”“性能需求”“環保要求” 三大核心: 基材匹配:如塑料基材需選擇低附著力樹脂(避免翹曲),金屬基材需選擇防銹型樹脂(如環氧類); 性能需求:高光澤場景選丙烯酸樹脂,高耐磨場景選聚氨酯或 UV 環氧樹脂,防水場景選水性聚氨酯; 環保要求:食品包裝需符合 FDA 認證(禁用鄰苯類增塑劑),出口產品需滿足歐盟 REACH 法規(限制有害物質)。
通過以上成分分析可知,光油的本質是 “成膜樹脂 + 功能助劑” 的協同體系,不同類型的差異本質是 “成膜方式”(溶劑揮發 / 水揮發 / UV 固化)的選擇,而成分的細微調整(如助劑種類、樹脂比例)則直接決定其最終應用場景。 編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