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CMEF醫療器械展,2025年廣州器械展,2025年廣州養老福祉展,2025年老年護理用品展,2025年家用醫療用品展,2025年康養大展,2025年全國器械展,2025年中國醫療器械展,2025年CMEF時間地點
全球規模康養大展
中國國際康復及個人健康博覽會
中國國際養老福祉及護理用品博覽會
中國國際家用醫療用品展覽會
2025年9月26-29日廣州琶洲展館舉辦
與92屆CMEF同期同地舉辦
91屆上海康復養老展論壇回顧:
展會同期會議丨高品質醫療器械全球擴展戰略峰會召開,臨港新片區加速打造國際創新高地4月8日下午,“高品質醫療器械全球擴展戰略峰會”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期間的重要活動之一,峰會吸引了來自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醫療單位及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中國高品質醫療器械如何更好“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場。
峰會開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程云章發表致辭。他表示,臨港正加速打造“全球醫療器械創新高地”,目前已吸引3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落戶,初步形成涵蓋研發、注冊、生產、檢測、推廣與服務的完整產業鏈。他強調,創新中心將繼續依托政策優勢和平臺資源,深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更加開放、協同的醫療器械創新生態。
談到近期的全球貿易挑戰,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劉厚佳指出,企業要高度關注關稅調整等外部變化,增強風險意識,持續夯實技術創新能力。“力求在不確定中謀求確定。”
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會長傅大煦則從技術角度出發,鼓勵企業聚焦影像系統、高端設備、智能監控等關鍵領域,借助數字孿生、AI等新興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海外市場紅利,積極布局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走出去,不能只靠產品本身,更要靠標準、靠質量、靠創新。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馮曉源表示,面對全球貿易體系的不確定性,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應以高標準和國際化視野推進“質量+創新”的雙輪驅動,通過跨界合作與技術賦能,強化全球布局能力。他表示,開放始終是中國醫療科技發展的主旋律,國際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此次峰會的一大亮點,是多項重量級平臺和項目的集中啟動,充分彰顯出臨港新片區在推動醫療器械國際化中的系統思維與務實舉措。
在12位來自醫療、工程和科技領域專家的見證下,“2025東方醫工創新論壇”正式啟動。該論壇由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辦,以“醫工融合·協同創新”為主題,旨在打造一個聚焦前沿科技、推動成果轉化的國際交流平臺,助力醫療器械產業生態升級。
緊接著,峰會舉行了《中國高品質醫療器械出海遴選指南(2025)》首批入選產品證書頒發儀式。該《指南》由國家“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支持、“一帶一路”醫療器械出海服務平臺牽頭發起,首批共有76家企業產品入選,已推廣至24個海外醫療展會,并與20多家國際高校、醫院與服務機構建立合作,為中國器械“出海”提供標準化參照和國際背書。
隨后,“國際醫療器械創新會客廳”正式啟用,未來將圍繞產品驗證、技術轉化、發布及國際交流,搭建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全球合作平臺。
“真實世界數據研究聯合實驗室”也在峰會期間揭牌,實驗室將通過真實數據支持醫療器械在臨床研究、上市審評、后續監管等方面的科學決策,提升監管效率和產品信任度。
整場峰會不僅釋放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持續“出海”的決心,也展現出臨港新片區在制度創新、平臺建設、國際協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如今,臨港已構建起覆蓋全球的服務網絡,包含300余家入駐機構、13個國內服務分站及24個海外聯絡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鏈條支持。
在政策方面,臨港新片區率先推出包括金融開放、跨境服務等在內的多項支持措施;在功能建設上,則積極搭建數字化平臺、智能服務方案,推動醫療科技資源高效對接和全球流通。
臨港新片區高科處二級調研員王佩華表示,未來,臨港將加快構建全球創新網絡,推進分中心建設和國際聯合實驗室搭建,著力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推動標準互聯互通,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并探索包括遠程診療在內的新興賽道,為全球醫療健康貢獻更多“中國智慧”。